合力纾解数字化时代的职业倦怠
“我工作6年了,没想到现在上级、同事打来电话时,我竟然会感到心慌,忍不住地想回避。”据报道,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企业担任审计,从职场新人到部门骨干,他成长得很快,也很有成就感。然而,出于种种原因,他最近对工作感到倦怠,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
有的劳动者在某个岗位干得太久,或面临职业晋升天花板,对工作缺乏激情与动力,表现出对工作的厌倦、不满,失去热情、产生倦怠。这种负面情绪偶尔出现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长期存在就会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会降低工作效率。若劳动者的职业荣誉感降低,创新热情锐减,就容易导致用人单位的活力降低,对其可持续发展形成掣肘。
当下,很多工作逐渐数字化,要求在线协作,使得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渐趋模糊。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时刻在线,令劳动者无法“离线休息”。劳动者在工作重压下身心疲劳,出现职业倦怠。工作内容比较程式化或者重复性较强,导致缺乏新鲜感,也容易加剧职业倦怠。
有的劳动者出现职业倦怠,是一些用人单位的管理处于粗放水平造成的。面对数字化浪潮,有的用人单位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为目的,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加强用工管理,忽视了劳动者的内在需求,使劳动者感到疲惫。
出现职业倦怠后,有的劳动者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人选择离职,开始一段新的尝试;有人选择“精神离职”,在不丢掉工作的前提下,尽量不让工作占据私人时间。这些做法对缓解职业倦怠有一定作用,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劳动者通过跳槽来消解上一份工作产生的职业倦怠,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在这一份工作中产生新的职业倦怠。这反而容易导致消除职业倦怠的门槛越来越高,使得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
消除职业倦怠,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努力。用人单位在管理中应注重人性化,重视劳动者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提升工作能力,关注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让劳动者感受到关心与关爱。劳动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职业倦怠对个人身心健康以及职业发展带来的危害,从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着力破解当前遇到的难题。比如,思考工作的意义,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等。
劳动者“内外兼修”,用人单位“标本兼治”,才能激发劳动者的潜力和活力,提升他们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有效疏导和缓解职业倦怠。
转载须知:为了社保知识、政策、法律和资讯的普及与分享,社百网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转载来源:社百网,转载链接:https://shebao100.cn/news/69135.html
我来说两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