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性不强,伤害性不小 如何警惕职场“微歧视”-社百网(社保100)

小程序
扫一扫访问小程序
APP
首页 > 快讯 > 侮辱性不强,伤害性不小 如何警惕职场“微歧视”

侮辱性不强,伤害性不小 如何警惕职场“微歧视”

2024-10-07 15:17 · 中工网 · 1249人阅读

在职场中,显而易见的性别、种族或年龄等歧视行为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抵制。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种更为隐蔽的“微歧视”。这种歧视形式不易察觉,却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微歧视”是指一系列沟通中的微妙、频繁、短暂且常常无意识的言行,这些言行传达出对某些群体成员的负面态度或偏见。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日渐提高,但“微歧视”问题在少数群体员工中依然普遍存在,并且会在无形中成为许多DEI(多元化、公平性与包容性)工作的阻碍。

观点一 对个人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职场中的“微歧视”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就业歧视、职场霸凌等,它是一种看似轻微,有时候甚至无意,但实际上可能对个人造成伤害的言行。在知乎、脉脉等职场社交平台上,职场“微歧视”话题下的评论者普遍认为,间接、微妙,看似玩笑但往往带有隐含针对性的偏见,是职场中较为常见的“微歧视”表现。

虽然这些“微歧视”看似侮辱性不强,但实际伤害性却不小,并且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一现象已经被多个案例、调查报告以及专家所证实。

在沪工作多年的李先生来自四川,从事市场分析工作,由于他的口音较重,时常被同事开玩笑称作“洋泾浜”。虽然这些玩笑并非出于恶意,但李先生感觉自己总是不能完全融入团队。他告诉记者,这种无法融入团队的感觉,让他在争取更多责任和更高职位时常常会犹豫不决。

在知乎相关话题评论区,从事IT行业的资深工程师Kris也写出了自己因“微歧视”受到的负面影响。她是一名女性从业者,尽管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技术能力,但在团队会议中,她的意见经常被忽视,“而男同事们提出的类似观点却能够得到重视。”她坦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那段时间非常影响我的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的积极性。”

根据一项由哈佛商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表明,即使是轻微的歧视行为也会对个人的自尊心和工作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另一项由德勤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经历过职场“微歧视”的受访者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这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满足感,而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这对他们的整体职业生涯产生了负面影响。

可见,在职场中,这些细微、隐形的“歧视”行为,或正在不断强化着职场环境中的不平等,并对目标群体的心理健康造成持久伤害。

观点二 企业人才流失风险增加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职场中的“微歧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整个组织的文化和绩效产生连锁反应,这意味着人才流失的风险增加。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技巨头们都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要求改善其工作场所的多元化状况。其中,一些公司被曝出存在性别和种族歧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薪酬差异、晋升机会不均等以及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微歧视”行为。

比如影响最大的2017年谷歌事件,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声称生物学差异可能是导致科技行业中性别比例不平衡的原因之一。这份备忘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并最终导致该员工被解雇。这一事件揭示了公司内部存在的潜在性别偏见问题,同时也凸显了女性员工面临的职场“微歧视”。

此事件之后,谷歌面临着员工士气下降和公众形象受损的问题。公司不得不加大努力来修复其内部文化和外部声誉,以避免进一步的人才流失。这表明,即使是看似轻微的歧视行为也可能对公司文化和绩效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根据《福布斯》杂志报道的一项研究显示,近80%的员工表示,如果他们感觉在一个组织中不被尊重,会考虑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德勤的一项研究表明,未能有效管理多元化和包容性问题的公司可能会面临高达30%的高潜力人才流失率。

提出“微歧视”概念的社会心理学家Derald Wing Sue在他的研究中也提到,持续的“微歧视”会导致员工体验到“慢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企业不重视创建一个包容的工作环境,将会失去吸引和保留顶尖人才的机会。

观点三 企业应重视开展相关培训

在职场社交平台上发起的相关讨论中,有人力资源从业者提出,在大家对“微歧视”的认识日益提高的背景之下,这一问题为何仍然无法得到根除呢?“首先,大多数‘微歧视’都发生在细微之处,因而很难发现。”他认为,目前企业中大多数的DEI(多元化、公平性与包容性)培训都是一次性活动,“虽然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却缺乏发现、解决‘微歧视’问题所需的持续性。”

有观点指出,面对职场中的“微歧视”,公司不仅需要承担起责任,还应当采取具体行动,如实施培训计划、建立支持网络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来创建一个无歧视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专家的意见可知,提高员工的意识、识别能力以及领导层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措施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积极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公司的整体成功。

目前已有企业先行先试,开展针对反对职场“微歧视”的培训行动。比如微软认识到“微歧视”的存在及其对员工士气和公司文化的负面影响,启动了“包容性文化”计划,其中包括员工培训、领导力发展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有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建议,识别“微歧视”的第一步是提高员工的意识,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来防止“微歧视”,并通过定期培训来增强员工的意识。这些培训应该包括识别“微歧视”的迹象、学习如何适当地回应以及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工作环境等内容。

只有当职场人开始意识到这些“微歧视”行为存在并且理解它们的危害时,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劳动报记者陈宁)

观点

90后:遇到职场“微歧视” 不逃避不内耗

劳动报记者 陈宁

面对职场中的“微歧视”,特别是当这些行为披着“玩笑”的外衣时,年轻人往往会感到左右为难:一方面担心直接回应会被视为小气或过度反应;另一方面,压抑情绪又容易导致内心积压,最终形成内耗。

笔者建议年轻职场人首先要明白,无论多么轻微的歧视行为,其本质仍然是对个人尊严的侵犯。相信自己的感受是合理的,不必因为害怕被误解而妥协。明确自己可以接受的行为界限,并勇敢地说“不”。

如果当众回应会让你感到不适,可选择私下与对方交谈。这样既可表达你的感受,又能避免让对方难堪。如果多次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记录下来,并寻找合适的机会与上司或人力资源部门沟通,说明自己的处境。

面对职场中的“微歧视”,年轻职场人不必感到孤立无援。笔者相信,只要是合理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就不必担心被视为小气或过度反应。重要的是要记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职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0后:努力营造包容尊重的职场环境

劳动报记者 徐巍

职场“微歧视”有时候甚至让人难以察觉,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可能会对人的心情和工作状态产生不小的影响。

笔者认为,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观念和价值观,这就会导致一些无意识的偏见或者误解。但是,职场是一个应该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地方,“微歧视”显然是不利于这两点的。

所以,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包容、尊重的工作环境。比如,可以多组织一些团队建设活动,让大家更了解彼此,减少误解和偏见。同时,公司也可以制定一些明确的反歧视政策,让员工知道如果遇到“微歧视”应该怎么处理。

作为个人,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应对“微歧视”。比如,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别人的偏见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还可以多和同事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这样也能减少“微歧视”的发生。

转载须知:为了社保知识、政策、法律和资讯的普及与分享,社百网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转载来源:社百网,转载链接:https://shebao100.cn/news/69234.html

我来说两句

0/200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条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点击收起
推荐阅读
相关最新
政府小程序查询
扫码查询当地社保办事小程序
Dynamic JFIF Image
Dynamic JFIF Image
查询结果示例

官网查询(社保·公积金)

咨询社保AI助手
0/50

热门标签

更多

文章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