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职场倦怠、焦虑?委员建议保障劳动权益、加强心理关爱
当下,职场人群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存在职场倦怠、焦虑等现象。根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发布的《2024年Z世代职场心理健康报告》,约70%的受访者曾因职场问题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2025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陆敬波提交了《关于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职场心理关爱的建议》。
保护基本劳动权益是心理关爱的前提
陆敬波指出,职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复杂,既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涉及个体差异和职场环境等多层因素。其中,职场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具可变性。
“基本劳动权益得到尊重而不被侵害是心理关爱的前提,若基本劳动权益都得不到保护,则心理关爱无从谈起。”他表示,当前形势下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职工让渡部分利益、与企业共渡难关可以理解,但如何共渡须依法协商、民主决策。有的企业以经营困难为由,侵害了职工的就业权、报酬权、休息权等基本权益。这不仅引发劳动纠纷,也对职工及其家庭造成了心理冲击,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强化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是守牢职场心理关爱前提。”他强调,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和引导广大职工在企业经营确实困难时,与企业同舟共济,必要时企业出台相关合规操作指引,比如“企业薪资调整合规操作指引”等,指导和规范企业与职工的同舟共济依法合规进行;另一方面,对于违法侵害职工权益的企业行为,不要因企业会“哭穷”就发仁慈甚或姑息,而要准确识别。
优质的心理关爱专业服务获取不易
陆敬波表示,当前部分企业对职工心理关爱的动能趋于减弱。尽管心理关爱从长远看符合职工、单位、社会的共同利益,但相比其他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经营管理举措,心理关爱的价值较间接、较隐性、较长期,短期内却需要直接、显性的成本支出。因此,许多企业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能够快速产生经济效益的领域。
为此,他建议加大政策引导和鼓励,激发企业参与心理关爱的动力。例如,将加强职场心理关爱纳入上海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职责范围,充分发挥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织三方协同优势,共同制定职场心理关爱的目标、规划、路径等,并合力推进落实;完善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标准,将“组织开展职场心理关爱活动”纳入考核指标;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投入职场心理关爱的企业,依其设施和服务的投入规模、成效评估,给予相应的税费优惠或补贴。
心理关爱,尤其是职场心理关爱,需要足够的专业支持。陆敬波了解到,当前有不少企业反映,自身有意愿开展职场心理关爱工作,但囿于自有专业人才和专业能力的不足,不知如何具体有效地操作,而寻求外部专业支持时,却发现外部的相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良莠不齐,优质的专业服务获取不易。
他建议,通过出台一揽子举措,支持和规范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相关机构和人才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组建多层级的职场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库,利用“一网通办”搭建职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相关供需对接活动;制定企业职工心理关爱指南,围绕职工心理问题的识别、预防、应对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引。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转载须知:为了社保知识、政策、法律和资讯的普及与分享,社百网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转载来源:社百网,转载链接:https://shebao100.cn/news/73408.html
我来说两句
最新评论